3月2日下午,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祝朝偉應邀擔任我校外國語學院新文科背景下外語專業師資培訓系列講座的第一期嘉賓,于集賢樓412室帶來題為“目的、路徑與建議:關于外語專業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的講座。講座由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彭康洲和楊潔共同主持,100余名教師聆聽了本次講座。

祝朝偉教授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切入點,闡述了新文科背景下外語專業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他強調,加強外語專業學生思政教育是落實我國高等教育立德樹人根本要求的核心環節。目前,我國的外語專業教育面臨新形勢和新任務,外語專業學生在國家的對外發展和國際形象的塑造與維護上肩負著特殊的責任,必須強化對學生的家國情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要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本國文化,尤其是中國的當代文化。為此,教師們要積極用好、用活《理解當代中國》系列教材,并以此為切入點,著力培養學生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在講座中,祝朝偉教授結合四川外國語大學外語專業思政教育工作的特色和具體舉措,就我院在外語人才培養中如何抓好相關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他認為,抓好外語專業的思政教育,要從三個層面落實:在學院層面,要積極構建全校聯動機制,做好頂層設計;在教職工層面,廣大外語教師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到在培養學生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潤物細無聲地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在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上下功夫;各級教學指導委員會、教材編寫牽頭院校專家們等要加強區域聯動,搭建經驗交流平臺,將外語專業的思政教育不斷引向深入。
楊潔在總結中對祝朝偉教授在百忙中撥冗前來外國語學院作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語師資培訓第一期的講座表示誠摯感謝。他呼吁全院教師認真學習和領悟祝朝偉教授的講座內容,結合自身教學工作,積極思考如何將思政教育,尤其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當代中國文化有機融入到外語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全過程之中。他提出,外國語學院要以新文科背景下外語師資培訓為契機,積極打造教學與研究團隊,推動教學模式改革,創新課程思政模式,強化人才培養平臺建設,構建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蘊涵的新思想新觀點全面融入外語教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不斷推動“立德樹人”這個根本要求在外國語學院人才培養過程中落到實處,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