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歷史與社會學院“歷史·考古名家講壇”在集賢樓312教室開講,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張榮祥受邀作題為“什么最重慶”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常云平教授主持,歷史學專業(yè)師生們聆聽了講座。

張榮祥副館長首先從重慶大山、大水、大霧、大雨、大太陽的自然地理條件,以及重慶大忠、大勇、大仁、大義、大奇跡的歷史文化氛圍,對重慶的歷史人文和城市品格做了總體概括。然后,張榮祥副館長分析了重慶為何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戰(zhàn)略大后方,他從人類活動史的角度,梳理了歷史上重慶地區(qū)歷代政權的建立與更迭,以及重慶地區(qū)歷史上的人口流動與文化交流等活動。張榮祥副館長從經濟政治文化等角度回顧了重慶近代以來的發(fā)展歷程,并分時段對重慶開埠、黃金十年、抗戰(zhàn)等時期的發(fā)展進行了介紹,論證了重慶是中國近代以來發(fā)展最快的城市。
最后,張榮祥副館長帶領大家了解了“什么最重慶”。他從產業(yè)領域的制造重鎮(zhèn)和智慧名城的建設,以及對外開放等角度,詳細介紹了新時代重慶在城市發(fā)展建設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了新時代的重慶元素。
常云平教授對表示,張榮祥副館長的講座主線清晰,內涵豐富,在短短100分鐘內將重慶的整個發(fā)展歷程娓娓道來,展現了深厚的學術沉淀。希望同學們在大學學習中,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怎樣開展科學研究,鼓勵大家學習張老師做學問的思維方式與研究方法,博采眾長,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學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