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拓寬歷史學學生的視野,了解古代治理思想,加深對歷史與時代發展關系的理解,我校歷史與社會學院于11月14日下午在集賢樓312會議室開展以“中國古代治理思想的起源及其當代價值”為主題的講座。本次講座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史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秦漢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教授主講,三峽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重慶師范大學教授李禹階主持,部分歷史學研究生和本科生與“求索學社”全體成員參與。
卜所長闡明了他選擇這個主題的原因,表示在當下“治理”作為一個熱門詞匯浮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引發了不少人對此的討論,而大眾提出中國古代只存在統治而非治理,這引起了他的興趣。
緊接著,卜所長與同學們探討了何為“治理”、何為“治道”,并借用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關于治道文化傳統的發展。他談到,詞義變化是社會變化的一種表現,“治理”一詞的出現,是戰國國家形態轉型的反映。
卜憲群所長以史為本,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指出,治理不僅需要制度、治理能力和價值觀的共同結合,更需要黨和國家的領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