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數學申博這條路上的拓荒者,矢志不渝的耕耘者。
談起數學,楊新民教授總是神采飛揚地娓娓道來,一件件一樁樁如數家珍。
1979年楊新民教授考入我校數學系,1983年因成績優異留校任教,1988年至1993年,由于在數學研究方面不斷取得突出成就,五年間他實現了職稱晉升的連續“三級跳”。這樣的造化在別人眼中已算是“人生成功登頂”,然而對他來說“奮斗之路”這才剛剛開始。
他的這條奮斗之路從一開始就不是簡單奔赴個人前程,而是要帶動數學學科的發展,憂思重師的發展。談及數學申博路,早在2002年,以楊新民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數學團隊就認定了申博目標,啟動申博方案,2003年非典時期仍兵分幾路在全國各地奔波找專家、做論證,為申博工作竭盡全力地付出。然而2003年數學第一次申博的結果“可喜的是數學博士點建設的水平評估通過了,遺憾的是學校平臺建設的‘權’未能通過。自此,一‘耽誤’就是十五年。”提到這一點,楊新民教授不禁嘆了一口氣。這十五年間,由于博士點申報政策由原來符合條件即可申報調整為先由各省市PK后再推薦報送,導致2005年、2008年連續兩次痛失博士點申報機會,2012年我校設立為中期博士點建設單位,2016年申博時為優先考慮稀缺學科的發展數學再次“讓道”。
此時,楊新民教授也深情的說:“十幾載的申博過程我遇到過許多挫折,也曾因委屈和不甘幾度落淚,我抱怨過,但從未想過放棄。我仿佛就是為重師而生的,也可以說,我生來就是要建設重師的!”一路走來,雖然數學學科屢屢無緣博士點,但他們奮斗的腳步沒有停止。2018年,楊新民教授領銜完成的“向量最優化問題的理論研究”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西部地方高校第一個,重慶市第三個);2019年,楊新民教授主持項目“最優化問題的人工智能方法”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立33年以來,重慶市的第一個重大項目);2020年,楊新民教授牽頭獲批成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全國首批13個,西部總共3個: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重慶師范大學)。這“三大件”把重師大影響力提升到新的臺階,為新一輪的博士授權點申報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基礎。因此,2020年數學科學學院懷著必勝的決心再度向博士點挺進,最終成功獲批并獲得了評審組的高度認同。歷時十八年的申博歷程是一段以楊新民教授為代表的數學人嘔心瀝血、不離不棄的艱辛路,也是一段愈挫愈勇、愈戰愈強的成就路。
成功申博不是目的地,而是嶄新的起點,未來博士點的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楊新民教授始終認為,高校發展應以學科建設為“龍頭”,要努力為塔尖人才的培養創建平臺。因此,對于數學博士點的建設,他有這樣的思考,首先是樹立學科建設“龍頭”地位的務實觀念,扎扎實實搞建設的工作態度。二,把好生源質量入口關。一方面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同時要做好招生宣傳,這對吸引優質博士生源至關重要;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招生考試題目設計的科學性和精準性,以利于選拔出真正的人才。三,學科建設是龍頭,師資隊伍建設則是龍頭中的龍頭。數學博導隊伍還將進一步擴大,并采取“入圍”“退出”機制定期對博導進行考核,以保障師資質量,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四,數學博士點建設與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建設要高度結合。應用數學中心的平臺有利于促進數學博士點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引進和穩定。同時,博士點的人才資源也有利于應用數學中心科研實力的提升。兩者相輔相成,協同發展是最理想的狀態。五,發揮數學博士點的輻射作用,帶動和提升系統科學、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統計學等強相關性學科的發展,甚至對教育學(教育統計評估),理論化學和理論物理等都有帶動和促進作用,其意義非凡。
“很多學科拋開現象,其本質都是數學問題。因此,數學作為基礎學科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帶動和支撐性具有不可限量的能量。”楊新民教授表示,“我們的數學博士點不僅要建設好,而且還要建成優秀的博士點、高質量的博士點。從而帶動更多相關學科突破博士點建設,共同推動學校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