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記來了,格局就是不一樣,可以說在各個方面都給我們很大的提升”,巫溪縣菱角鎮魚堰村黨支部書記向遠經常這樣評價。他說的就是駐村第一書記陳丁華,來自我校外國語學院。
創新工作理念,培育擔當作為的干部隊伍
“村支兩委干部,是一個村事業發展的火車頭,這個班底搞好了,村民就有了依靠和希望,經過努力有很大改善,但還任重道遠”,陳書記談起首抓龍頭建設,信心滿滿,激情滿懷。
來村熟悉情況后,他從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抓起,明確了駐村工作隊“一個底線、二個作用、三個轉變、四個方面、五個振興”的工作定位,提出了村級班子“一個初心、四個更加、五個要有”的工作理念,通過每周工作例會、定期社長會議、黨員大會、院壩會、群眾代表會、外出學習交流和家長移動課堂等,帶領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員明確定位、踐行理念、理好思路、團結協作、為民務實,村支兩委班子凝聚力和干事創業能力持續提升,獲得群眾的信任和好評。
心系山村孩子,聚力推動農村教育提升
陳丁華在駐村之初入戶走訪時發現,暑期大部分家長外出務工未歸,孩子由老人照看,部分養成了玩游戲、看電視、不愛看書的壞習慣,以及暑期作業難題無處求教等諸多問題后,他決定“重操舊業”,把對教育的熱愛從三尺講臺搬到4平方公里的魚堰村,首批招募36名留守中小學生,免費進行一個月的暑期培訓和素質能力提升,分發募捐文體用品激勵金5300元、書籍近3000冊,獲得家長、學生一致好評。
2024年,為進一步助力鄉村文化和人才振興,探索解決農村學校管理與教學提升、留守兒童成長護航、家庭教育缺失等方面的問題,陳丁華借助重慶師范大學的教育資源,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早早地牽頭搞起了調研,起草方案、反復論證、多方匯報、收集意見、數易其稿,最終形成菱角鎮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六個一行動”方案,即:成立1個領導小組、舉辦1個研討會、結成1個對子、舉辦1個班級、開設1個課堂、組建1支隊伍,旨在積極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育人聯動機制,持續提升鄉村教育質量。
2024年7月,“六個一行動”全面啟動,舉辦的“暑假輔導與素質提升班”,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科學、藝術等多個學科,由重慶師范大學遴選的18名全科師范生擔任老師,為孩子們進行作業輔導和素質提升。從原來的魚堰村,擴展到望樂、紅嶺、三坪、桂花等5個脫貧村,共招收了175名學生。募集資金12萬余元,發放學生文體用品激勵金2萬余元。該輔導班歷時半個月,通過作業答疑、知識總結、方法指導、成長輔導、素質培訓、閱讀分享等教學方式,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充實、快樂、有意義的暑假。

矢志強村富民,不懈努力推動產業發展
“我們村這個蠶桑產業,要不是陳書記,我怕甩都甩了。”村主任吳明安如是說。
駐村后,面對即將夭折的蠶桑產業,陳丁華經過調研和組織研討,確定了鞏固提振已有產業、穩步推進在建產業、積極謀劃新產業的發展思路。他全力投入,寫方案、擬準則、抓落實,團結推進,硬是讓蠶桑產業起死回生,第三方驗收桑苗近1000畝。通過奔走動員,租車帶隊,幫扶養蠶示范戶7戶,戶增收幾百到幾萬不等,村民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希望,發展蠶桑產業的勁頭更足了。
蠶桑產業穩步發展后,陳書記又開始調研論證發展魔芋種植產業項目。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牽引和支撐,陳書記深知謀劃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還有很多創新的點子他都想抓緊時間嘗試。

陳丁華帶著組織的殷殷囑托,心懷對農民群眾的真情實感,在鄉村振興的艱苦歲月中,帶干部、興教育、強產業,擔當作為推動農村發展邁向新征程。